新闻详情
本报文章:从细节入手防范环境风险
发布时间: 2023-02-07        
    农历兔年伊始,不少地方开工即冲刺,如火如荼开展复工复产。安全是发展的基础,在生产中需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。
    对于生态环境部门来说,做好生态环境安全工作是一项不容有失的政治任务,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必答题。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领域各类安全隐患,抓好污染防治过程中的安全防范,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,用高水平安全确保高质量发展。笔者认为,对生态环境领域的安全隐患开展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,可从如下方面入手。
    一是紧盯风险源。常见的生态环境领域风险源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、重点企业环境安全和辐射安全等。对于风险源,可采用点对点的形式落实防控。比如,对饮用水水源地可分类分级加强巡查,加密监测频次;对于企业环境安全隐患,如危废库设置不规范、事故废水应急池未建、应急预案不健全等,可分类建立台账督促整改;对于辐射环境安全问题,如放射源运储不规范、视频监控缺失、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等应逐一对账销号。
    二是抓细环境应急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化工企业数量、规模和危险化学品用量日益增加,突发性污染事故、生态破坏的风险也日益增大。突发性环境污染往往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,在瞬时或短时间内大量排放污染物质。因此应急工作就是要以万全的准备应对万一的可能。比如,应急方案要做到对各类型环境事故全覆盖,并及时更新、定期演练;应急值守要做到全天候,并在重点时段加密值守;应急装备物资要做到全待命,定期进行清点维护。
    三是摸排安全隐患,防患于未然。在污染源环境安全摸排过程中,可遵循“人—机—料—法—环”的链条:对人员可重点关注持证上岗情况,对机器可重点关注环保设施安全运行,对物料可重点关注原料堆放和废料处置,在方法上可重点关注环境应急事故方案,对环境可重点关注临河临江等环境位置敏感的企业。在自然环境安全摸排过程中,可从环境敏感区域周边的固定源、移动源、面源等入手排查,同时注重环境应急过程中接报、研判、响应、实施、终止等环节的梳理与预演。

    四是落实信访维稳。环境领域信访一般集中在群众居住环境异味、噪声影响投诉以及企业主因生态环保问题受罚不服上诉等方面。生态环境部门应尽量向涉访人员出具权威检测报告,解释法理条款予以化解。


扫一扫

在线客服